分析爱鲜蜂的生命周期

问题所在章节:0「导论解密」学习与成长

根据以上的反映 爱鲜蜂 在2014/11/1至2016/1/1这段时间内下载量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2016年初,爱鲜蜂处于哪个生命周期的阶段?给出理由。

2.为了用户增长,爱鲜蜂都做了哪些努力呢?(建议从拉新和留存的角度梳理)

提示:

1.「拉新」和「留存」是产品功能迭代和事件运营的目的。

2.用时间线去串产品迭代和运营事件,可以看出团队操盘是否有节奏,功能是否具有规划性。

(注意:产品的活跃用户量是内部的数据,外部无法得知,退而求其次,此题以下载量替代活跃用户量进行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7.27迭代,有删减,横线为新增内容


1.爱鲜蜂处于成长期

  • 活跃用户量一直保持拉升趋势,拉升速度快。尤其在v2.4以后(2015年11月)迭代期间,1个月时间内活跃用户量翻倍,且继续上扬
  • 爱鲜蜂在市场上已生存14个月,下载量平稳上升,说明产品探索期的奠基较为稳定,进入成长期的条件初步成熟。按照18个月后,产品会进入成长期的大体规律来讲,爱鲜蜂缩短了探索期(2014年10月-2015年11月)的时间,自然而然进行到成长期这一阶段。
  • v1.0-v2.4.2版本(2014年10月-2015年11月)之间,没有开发新的核心功能,功能迭代大体在做两件事:1.增加红包/优惠/抽奖/促销类功能,其实是和运营相辅相成,优惠=补贴,分享红包=老客带新客,一带多,满赠满返抽奖=刺激消费提高活跃,努力拉动新客户,刺激活跃度    2.确认收货/地图确认收货地址等,都是在优化现有功能的体验(app store能看到很多用户抱怨超时等问题)
  • v2.0-v2.5之间(2015年6月-2015年11月),5个月主要在迭代核心功能上,app内部功能没有再和运营捆绑。
  • v2.5(2015年11月后)新增自提功能,相当新增一个使用场景,算是之前长时间慎重考虑之后的一次新尝试。

2.爱鲜蜂主要做了三项努力,


优惠补贴(前6个月主要在做,目的是拉新和提高活跃度):

  • 通过优惠券绑定账号,吸引第一批用户
  • 分享红包功能,通过用户自发分享产生裂变效应,利用老用户的影响力吸引新用户,兼顾留存与拉新
  • 上线满赠满返,有效刺激用户回购,留住用户,提高活跃度
  • 双12大促,紧跟全民购物热潮,刺激新老用户消费,提高活跃度
  • 另:2015年11月初,爱鲜蜂在线下大规模投放公交车身广告和品牌推广,运营强度大效率高,打开了知名度,树立了品牌形象以及拉动新用户,从数据来看效果是显著的

扩大商品种类(同样前期在做,目的是拉新):

  • 对于电商,丰富的商品种类也会吸引新用户使用

完善功能(功能迭代,目的是提高使用体验,留住用户):

  • 在线客服和催单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反馈入口,借此打消新老用户对商品和配送效率存在的疑虑
  • 搜索收藏和
  • v2.0之后,每次版本迭代都在优化使用体验,巩固留存用户基础。
  • 自提功能的作为一个新的线下场景,带来了有相应需求的新用户。

可以明显看出,爱鲜蜂对各个阶段的规划与精力、资源分配还是很明确的,探索期前期(v1.0-v2.0)集中在优惠补贴+扩大商品种类吸引用户上,到后期集中在完善功能留住用户上。(但v2.5在短时间内接连迭代三个版本,此时又因为运营活动的原因,有大量新用户涌入,频繁迭代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FORK」体验

问题所在章节:1「视角训练」产品视角养成计划

请尝试填写以上表格(跟课程紧密联系,一定提前感受一下)。

请系统化、较深度、有追踪的体验以下产品,并认真完成分析。

FORK(叉子相机)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一些发现和思考:

1.生存周期为22个月,还可以使用但官方已经停止提供服务,可以认为叉子相机已经凋亡。

2.FORK相机作为一个原创内容,相对封闭的社区,早期内测期间是靠一些自带流量的漫画家,设计创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内容,并带动了整体用户氛围。当没有有趣的内容可以转发改图的时候,FORK也不过是款和其他产品大同小异的贴纸APP,同类产品成千上万。

 3.运营:

内部:只有官方主题贴纸活动。仅仅是使用贴纸上传图片即可,没有引导。相比同样是图片社交社区的黄油相机,组织的活动太少了。一对一交流,没有社群活动。组织使用贴纸晒图送礼活动。转发改图的功能被弱化,所有活动都围绕着贴纸进行。

外部:app上线半年后才开始经营官方微博,造势太晚了。频频与影视IP合作推出贴纸,转发抽奖活动多在微博进行,怀疑是否运营投入过大,是否能很好的导流到app中。

以及2月和5月送礼活动频频,是不是说明用户量和活跃度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才不得不如此频繁的组织活动?


4.功能迭代:

  • 安卓版比iOS版晚了将近10个月,且只有1个版本。这10个月当中抱有期待的安卓用户已经流失了。
  • 最后一个1.6版本(2016年1月后),几乎没有再更新过关键功能。增加了推荐关注、QQ登录和微博登录以及同步微博,也许是试图降低用户注册门槛,拉动新用户。

简单总结:

FORK相机的功能开发迭代和运营结合不够好,反应太慢,反馈总在问题后。当探索期过后,早期用户失去新鲜感,优质内容创作者离开,优质内容减少的时候,首先应多考虑如何提升内容质量,而不是努力拉拢新用户。这就好比土地贫瘠,种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发芽一样。



「Faceu」体验

问题所在章节:1「视角训练」产品视角养成计划

请使用课程内提到的知识,完成产品分析。

请系统化、较深度、有追踪的体验以下产品,并认真完成分析。

Faceu激萌「摄影类」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7.27迭代,第二张图忘传了补上(关键功能与描述-运营方法-竞品),横线为新增内容


补充观察:


一些发现和思考:


1.目前为止已生存20个月,约12天左右迭代一次版本,不断增加趣味性的小功能优化拍照体验。


2.定位为视频/照片社交应用(早期版本已经存在好友互动功能),但早期路线和目前有所差异

  •    1.1.0版本介绍:Faceu是一款手机相机软件,Faceu安卓版的设计十分的新颖有趣,大量新奇搞怪贴纸,让你把好友黑成翔,提供海量恶搞贴纸,想要照片有多挫就能制作多挫。上课黑老师,下课黑同学。是一个专门黑人的图聊应用。

推测Faceu刚推出时,应该是一款针对学生校园的视频/照片恶搞应用。

探索期不尽如人意,Faceu转换了定位,还好在2016年初逐渐走入优质成长期。


3.从探索期的熟人社交再到陌生人社交,Faceu一直在社交方面做努力,但效果似乎并不突出

  • 社交领域的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在27-30min左右(2017年3月数据),Faceu人均单日使用只有10min,够聊什么的?
  • 调研中发现,身边装过faceu并且经常使用的朋友,从不使用视频聊天功能,也不使用交友功能。只是拿来各种自拍,发朋友圈发微博就OK了
  • 传送门难以监管,有用户不文明行为
  • 毫无铺垫,两个陌生人就着一张照片或者短视频就要展开聊天,缺少场景下的铺垫和引导(探探还会给用户提供一些共同话题和小游戏)

4.运营:

内部:及时根据时下流行元素(流行语,电视节目,网络搞笑图等)更新装饰,既吸引爱好潮流的用户,又持续给老用户提供新鲜内容,拉新+留存双管齐下

外部:微博和微信。官方语气和APP的介绍里充满90后,00后流行文化的痕迹(颜文字,网络流行语等),从吐彩虹贴纸爆红网络、联合大热网剧《太子妃升职记》做推广,到现在,一直紧贴时下流行的综艺、现象等等,不断提供新鲜有趣的活动和新功能,运营意识很强,对于拉新和留存都有很大帮助。


5.盈利模式:

解锁限制:支付虚拟货币可以选择激萌传送门中用户的性别与人数,针对想要多认识好看异性并和ta们交友的用户。(该功能现已下线)


简单总结:

运营20个月,活跃用户4k万,长期处于摄影录像下载榜单第一名,FaceU是一款处在成熟期的,很成功的自拍应用,功能迭代和运营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但只从社交应用的角度来看,市场表现平平,用来做盈利的传送门功能也已下线。只专注做自拍的B612是它强大的竞争对手。

「探探」体验

问题所在章节:1「视角训练」产品视角养成计划

请使用课程内提到的知识,完成产品分析。

请系统化,较深度,有追踪地体验以下产品,并认真完成分析。

探探  「社交类」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补充观察:


一些发现和思考:


1.目前为止已生存38个月,约17天左右迭代一次版本


2.定位为LBS陌生人社交App,从官方态度来看,更多侧重于异性交友。长期处在社交应用榜单中6-10名的位置,在前10中与探探相似的还有LBS陌生人社交APP-陌陌


3.探探在功能上较好的考虑了用户心理:

  • 担心被附近的熟人发现自己在使用探探或者被滑到(异性交友app总逃不掉yp的阴影),可以屏蔽通讯录好友
  • 显示通讯录共好友数。基于“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拉近用户间的心理距离,无形中提高了匹配率
  • 在异性交往中,男性多数为主动的一方,但关系的建立一般是由女性主导的。可以感受到探探是更多从女性角度来考虑这款产品的:为女用户提供更友好的聊天环境(屏蔽举报),积累优质女用户提升男用户的活跃度,鼓励男用户发言。7:3的大致男女比例说明探探确实受到女用户的欢迎。
  • 针对部分男性可能不会聊天,不知道聊什么的问题,推出了真心话功能,让聊天更容易有话题

4.运营:

内部:发送匿名暗恋短信,拉动好奇的新用户。

外部:微博和微信。微博有品牌合作和转发抽奖,通过物质刺激转发,带来知名度和新用户。平时会发一些情侣故事,传达给用户探探的可信,可靠,浪漫。微信设置了一些针对学生的小游戏,暂时没有看出可以和内部产生什么效应。

探探作为一个渠道,本身并不产生太多内容。大量高质量的用户就可以创造流动的内容和留存了,所以我认为探探运营的重点还是拉动高质量的新客户。


5.体验中发现一点问题

  • 正常操作下,账号被封锁没有任何通知,可以继续编辑个人资料,左滑右滑。聊天中使用了不文明词汇系统会发出警告,但在真实头像+正常操作的情况下被屏蔽没有任何通知,只能从喜欢数不增加+无法匹配发现问题。怀疑可能是1.资料更新频繁 2.登陆过切换设备 3.系统误封 4.莫名被举报
  • 申诉解封的渠道只有发送邮件,效率极其低下,目前已经过36小时,没有收到回复
  • 功能单一,长期匹配不上就显得无聊,不想玩了
  • 发送匿名暗恋存在争议。经试验发现,发送匿名暗恋信息,并不保证全部人可以收到。而收到暗恋短信的人中,也有人确认过“暗恋”并不存在。现怀疑给用户发送暗恋短信只是探探的营销手段:读取注册用户的通讯录信息,使用好友口气随机给通讯录好友发送暗恋短信,利用人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引诱新用户主动下。(一个有趣的发现:安卓版探探在下拉资料卡之后,按钮会反色,喜欢变成红底白心。但iOS没有这个设计。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从视觉上引导用户去点击喜欢的手段呢?我自己也手滑了一下)

6.用户反复提及“滑过不能后悔”的痛点现在可以通过买会员来解决了,也算是为用户提供一种选择。

简单总结:

运营30个月,活跃用户1.6k万,长期处于社交应用榜单6-10名,下载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但未见长期下滑趋势,探探是一款处在成熟期的,很成功的社交应用。前期复制了国外社交应用的模式,只做一个功能,但在细节上充分揣摩了中国用户的心理,运营活动不多但和app本身结合紧密。探探模式也不断被其他社交app借鉴(陌陌、滑滑、faceu激萌等)。社交需求是长期刚需,早期积累的大量优质用户形成了较好的口碑,我认为探探暂时还不会退潮,但新推出的超级喜欢功能和收费模式会引发怎样的效应还有待观察。


「映客直播」体验

问题所在章节:1「视角训练」产品视角养成计划

请使用课程内提到的知识,完成产品分析。

请系统化,较深度,有追踪地体验以下产品,并认真完成分析。

映客直播 「直播类」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补充观察

一些发现和思考:


1.目前为止已生存26个月,约12天左右迭代一次版本


2.定位为直播类社交App。早期曾是一度被看好的“独角兽”,目前已被公关公司宣亚国际收购。2017年多见关于映客直播盈利困局的报道,结合一段时间内用户活跃量下滑来看,映客状况不太乐观。


3.从体验感上来说:

体验中感觉功能并无太大亮点,直播内容分类不够丰富。相比之下,YY的直播内容更丰富有趣

一个小bug:直播中,点击私密开关会弹出提示框。同时修改直播标题的话,会唤起键盘,挡住提示框的选项,键盘和提示框无法关闭。


4.运营

内部:组织各类直播活动,评选主播等等。

  • 主播:各种活动排行榜-鼓励主播竞争
  • 用户:映票贡献榜-突出显示,容易被主播记住,增加互动机会
  • 积分等级体系是映客维护用户忠诚度的主要手段:

    用户:等级图标,头像挂件,到某个等级可以和主播连麦,进入主播间会有提示,等。升级方式有看直播,开直播,送礼等等。送礼越多,升级越快。

    主播:等级越高,获得热门推荐的机会越大,可以吸引更多观众,自然也会带来打赏。而且手续费降低,提现变多。升级方式有发布直播,短视频,用户送礼等等。

外部:和大牌明星,网红合作,增加曝光量。


5.盈利模式:

映客的盈利主要靠用户打赏,主播与平台方的分成。此外也有一些线下的尝试,例如天猫的广告投放等。早期的映客全民直播就是草根直播,当时的直播app作为新生事物,门槛低,吸引了大批用户。然而草根直播也意味着直播内容的良莠不齐,难以得到保证,各大有背景的直播app纷纷加入市场,瓜分用户。因为映客不与主播签约,而主播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打赏。主播收不到打赏,可能会改进直播内容,也有可能会更换其他活跃的直播平台(比如YY有公会,一方面提携培养主播能力,互相拉动宣传,一方面提高收入分成),带走大量忠实观众。

另一角度来说,映客和明星,网红合作频繁,也被质疑如此烧钱是否真能带来转化。直播行业需要保证体验流畅,还要不断迭代新功能,资金和技术投入也是巨大的。2016年下半年,直播市场进入红海,低俗直播盛行,为此国家出手干预,严格监管,所有直播产品都受到影响。

映客曾两度遭到App store下架,不清楚具体原因。有消息称是因为刷榜导致。



简单总结:

运营26个月,活跃用户12k万,到过社交应用榜单第1名又不断下滑,两度遭遇下架,人均使用时长低于同类直播app,下载量、用户活跃度和搜索指数锐减,虽然目前仍走在直播类app前列,但映客很可能要进入衰退期。早期用户基础良好尚能维持,后期内容跟不上,导致映客成为了一个单纯的直播工具,工具的可替代性比内容的可替代性高出太多。小功能不断优化增加,没有新功能,运营遭人诟病。内容质量无法保证+缺少主播管理+运营投入过高+技术投入高+直播市场饱和+国家政策收紧,造就映客目前的局面。

「唱吧」体验

问题所在章节:1「视角训练」产品视角养成计划

请使用课程内提到的知识,完成产品分析。

请系统化,较深度,有追踪地体验以下产品,并认真完成分析。

唱吧  「娱乐类」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补充观察:





1.目前为止已生存33个月,约23天左右迭代一次版本


2.定位为娱乐类KTV应用,出现时间较早。长期处在娱乐应用榜单中7-16名的位置,在前10中与他相似的还有同类app-全民k歌


3.从体验感上来说:

  • 唱吧功能入口丰富,栏目众多但内容相似。很多内容采用传统的列表形式呈现,感觉凌乱琐碎
  • 有些功能隐藏较深,标题有时不知所云。比如在线KTV,进入之后还有推荐、活动等等。
  • 社交功能较多,感觉官方想通过附近群组,附近的人功能拉动新用户,另外迭代加入的功能较多
  • 周围很多人在用唱吧,但基本是唱歌——发布的使用流程,不用聊天和地理位置交友功能

4.运营:

内部:组织唱歌比赛,排行榜,等等,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

          设立多种等级体系,用户等级高功能多,歌手等级高曝光量大,以此激励用户多多活跃表现

外部:

  • 与传统媒体合作:与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合作,唱吧用户上传作品可以获得和原歌手同台合唱的机会,提高app知名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拉动歌手粉丝成为新用户。
  • 与影视IP,演员歌手合作:利用粉丝流量拉动新用户
  •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相结合:与连锁KTV麦颂合作,通过app连接线上线下环节

5.盈利模式:

会员+付费道具:会员按月计费,有展示特权,作品特权,消费特权等。粉丝送付费礼物可以帮助歌手提升财富等级,获得更多人气值和热度,帮助上榜。

简单总结:

运营33个月,活跃用户4k万,长期处于娱乐应用榜单7-16名,下载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但未见长期下滑趋势,唱吧是一款处在成熟期的,成功的社交应用。 除了K歌外,唱吧在互动上也采取了一些当下主流社交应用的做法,例如基于LBS的交友,直播等等,可能是希望更多功能带来新用户,也给老用户惊喜。但对比数据表现更加优秀的竞品全民k歌,唱吧显得琐碎冗余,界面稍显杂乱。


「手机京东」订单流程还原

问题所在章节:2「流程训练」解剖产品的本质

体验「手机京东」,完成以下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体验【立即下单】→【支付成功】(如图所示)

2.还原上述过程产品所涉及到的支付流程

提示:

1.需要流程异常流程及提示内容

2.若流程分支较多,可以把支线拆开梳理

3.若流程涉及到多角色,可使用泳道图梳理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京东内部支付逻辑:


白条支付:


小金库支付:


首次使用银行卡支付:


「滴滴出行」流程还原

问题所在章节:2「流程训练」解剖产品的本质

体验「滴滴出行APP」,完成以下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体验【选择快车出行】→【支付成功】→【完成评价】

2.还原上述过程产品所涉及到的流程

提示:

1.需要流程异常流程及提示内容

2.若流程分支较多,可以把支线拆开梳理

3.若流程涉及到多角色,可使用泳道图梳理

老师小贴士: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角色:滴滴司机、滴滴平台和你。

学习是有成本的,花点小钱体验滴滴,与滴滴司机交流去理解司机端产品逻辑。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取消叫车:


取消行程:


支付车费:


一点发现:

和司机聊天过程中询问“觉得软件有什么不好用的地方吗?”,司机提到现在平台是强制派单(根据距离派给附近的司机,司机评价越高越优先拿单),某次接单是在无法掉头的长路段,最后只能通过平台申诉取消。

「淘宝」页面流程还原

问题所在章节:3「原型训练」透过原型看交互

体验手机淘宝:首页检索商品——>查看商品详情——>添加收藏——>收藏页查看

作业要求:

1.不要忽略异常提示

2.需要保留页面的关键要素(比如搜索页面的历史搜素、搜索发现)

3.梳理页面跳转的触发点

4.不要贴截图,注意是页面流程而不是页面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0831迭代,

修改了部分文案

完善了商品详情页面缺失的触发点


「优酷」页面流程还原

问题所在章节:3「原型训练」透过原型看交互

体验优酷app:缓存下载 三次元LUKE的分享“让用户定义学习这件事” 。根据操作流程完成页面流程的还原。

Tips(请注意以下细节):

  1. 不要忽略异常流程的设计
  2. 页面流程需要包含页面的关键元素
  3. 考虑下游的触发点
  4. 页面流程不是页面,不要贴页面~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淘宝」原型还原

问题所在章节:3「原型训练」透过原型看交互

在前面两份作业中,我们已经完成了淘宝【收藏】、优酷【缓存】功能的页面流程。

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页面原型的绘制是在页面流程梳理清楚之后,这样,每个页面在绘制前就梳理清楚关键要素及跳转页面的触发点,每个页面的完整性就水到渠成。然后依据 iOS、Android等设计规范再对页面要素进行布局,页面原型设计就这样完成了。

这份作业是要训练页面绘制的能力,请还原淘宝【收藏】所涉及到的页面。

作业要求:

1.还原页面的所有要素,要求元素必须完整,图片使用占位符

2.在原型中标注交互信息及数据信息,以说明页面跳转及数据统计

3.不要遗漏异常情况的提示/引导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优酷」原型还原

问题所在章节:3「原型训练」透过原型看交互

这份作业是要训练页面绘制的能力,请还原优酷【缓存】所涉及到的页面。

作业要求:

1.还原页面的所有要素,要求元素必须完整,图片使用占位符

2.在原型中标注交互信息及数据信息,以说明页面跳转及数据统计

3.不要遗漏异常情况的提示/引导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QQ」beta版排期

问题所在章节:4「需求训练」定位用户问题

作业要求:从「用户量和频率」、「开发难度和效果」两个四象限排序法对以下功能进行排序。

提示:要考虑到98年的互联网背景

题干回顾:

1998年,QQ开始规划,1999年2月Beta1,1999年5月Beta2,1999年8月Beta3。

请排版本Beta1,只能实现3个特性:

1、卡通头像                   7、聊天记录管理器

2、不可窃听安全通讯     8、语音

3、聊天室                      9、视频

4、很小的.exe文件        10、看谁在线上

5、皮肤skin                   11、传文件

6、速度超快0.5秒反映   12、QQ表情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背景资料



  • 98年上旬平均每两个用户使用一台电脑上网,下旬平均三个用户使用一台电脑上网,上网电脑较上旬增加了1.42倍,网民增加了1.78倍
  • 上网用户主力为青年人,普遍受过高等教育,除了计算机从业人员外,有不少用户是学生。
  • 用户对前沿科技以及文娱体育信息很感兴趣
  • 主要操作系统为windows95/98,网速集中在每秒4.2k-6.7k之间(理想值)
  • 有四成用户希望在网上和人聊天

  • 用户对上网费用以及网速存在不满,但热情高涨

用户特点:

学习能力强,容易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享受生活,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平时或许较为孤独。对网速和费用不满但上网热情不减。




以下为象限图:




软件的核心功能是聊天交友。聊天室、看谁在线上、QQ表情、卡通头像、聊天管理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运行的功能。

语音、视频、传文件可以是这一功能未来的发展与补充。

不可窃听、速度超快0.5秒、皮肤、很小的exe文件,这些其实是软件特性,和聊天交友这一核心功能关系不大。


所以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1.卡通头像:

我的名片——表达我是谁,我的个性,也能更方便的辨认出其他朋友


3.聊天室:

借鉴网页聊天室的功能,把聊天室搬到软件里,用户上手快,不需要太多熟悉过程,也能延续以后发展


10.看谁在线上

想聊天必须要先解决找谁聊的问题。

「滴滴出行」bug优化

问题所在章节:4「需求训练」定位用户问题

反馈的用户账号:

1520833****

反馈时间:2016-12-30

三节课的同学石头反馈,滴滴打车发的优惠券都是在成都的,而其实他人在北京,导致他打车优惠券都不能使用。

石头反馈自己是成都人,几个月前曾经在成都打过几次车。

石头同学,提供了3张截图,一张是滴滴发放的出行券列表,一张是最近的打车记录,一张是他在成都打车的记录。

石头同学还反馈,为什么在成都的时候,订单都是关闭状态,当时是打到车然后司机关闭订单,我付现金。

问题:

  • 作为滴滴的PM,接到这个问题,首先你会怎么定位用户的问题?
  • 找到问题后,提出一个迭代的方案,做简单的发放策略调整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用户问题一:

定位用户问题:

场景:用户是成都人,长期在北京使用滴滴,在成都使用滴滴的频率较低且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

问题:滴滴发送的优惠券都是成都可用的,用户在北京,无法使用

问题责任方:滴滴运营

影响:乘客无法使用;运营活动没达到促成交易的效果

产生原因:如果滴滴在平时关注总结用户使用的规律,会很容易发现上一次在成都使用已经是两个月前,『成都并不是用户主要的使用场景』。用户最近订单都是在北京产生的,至少应该提供一些北京可用的优惠券才对。

那么这说明优惠券发放并不是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发放的,显然也不是根据打车所在区域定位发送的。结合用户本身提供的一些信息,最有可能的是根据用户手机号段对用户进行定位的:


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不是个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手机号是长期使用的,更换频率要低于地理环境的更换频率。

目前的发放形式会影响到很多用户:

我是A地人在A地办理了手机号,但在省外读书,只有放假会回来

我在A地办理了手机号,现在要去B地工作了,但在A地积累了很多人脉,我不想换手机号

我是B地号段,来A地交流考察、学习一个月


比较合理的发放方式:

1.定位用户所在的位置,只推送该地区的优惠券

好处:好开发,效果佳,见效快。用户最需要的时候送到ta手里,大大促进使用率


2.取消地区限制,推送全国通用优惠券

好处:好开发,效果佳,见效快。防止发放出错,用户不能用从而引起挫败感


3.做一个优惠券汇总页面或者功能,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个地区的优惠券领取

好处:防止发放出错并给用户提供丰富的选择


优先推荐:1.定位用户所在的位置,只推送该地区的优惠券

第一时间被用户注意,即发即用,满足乘客想省钱的痛点,使用率高

定位在打车时已实现,只需要考虑对接优惠券数据的问题


2.的不足: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和运营策略不同,简单的一刀切不利于达到较好的运营效果

3.的不足:开发略复杂,领取和使用的流程分开,如果时间间隔太长会忘记使用,达不到理想的运营效果。

用户问题二

场景:司机接单后,取消订单。实际上已经联系到乘客,继续在私下进行交易。

问题:司机通过滴滴接单后自行关闭,绕过平台与乘客进行交易

问题责任方:滴滴司机 平台管理方

影响:司机行为无法记录与监管,乘客处于弱势,利益得不到保障,也不能使用优惠券等;滴滴平台收入减少

产生原因:

  • 不同于传统打车,滴滴的定位功能可以精准的将司机和乘客维系起来,促成更多的交易,所以司机还是很需要接单的功能。
  • 车费司机需要与平台分成,绕过平台钱就都是司机的了。例如平台车费显示100,司机可能只能得到80左右。如果司机提出绕过平台只收90,乘客也同意,就可以形成『双赢』
  • 某些条件下,司机可以取消接单并且不用负担责任,没有损失。司机会钻空子利用这一点逃避惩罚。
  • 平台对司机和车辆的限制较为宽松,不像出租车司机一样有较高门槛,司机数量一大素质会稂莠不齐。
  • 司机如果在乘客乘车关门后取消订单,又要求加价或者私下交易等,乘客由于处于弱势(怕对方故意绕路,威胁谩骂等),可能会勉强接受对方不合理要求


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也不是个案,一直以来有相当多的乘客吐槽:



这个事件涉及到:司机取消订单、乘客投诉两个流程,算事前与事后。所以策略调整就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事前尽量杜绝,事后尽量弥补乘客惩罚司机。

但因为乘客上车前和上车后面临的场景有所不同,还需向乘客确认一下是否已上车

(这也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中乘客没有上车,司机乱收费的情况。交易的事情双方都应该有选择和解释的权利,但很多场景下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就要承担,很不合理)


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案:


  • 事前尽量杜绝

场景:司机接单后取消,乘客未乘坐

正常流程:乘客叫车——司机接单——司机与用户沟通关闭订单的原因——协商一致司机主动取消订单。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司机提到私下交易,乘客可以在取消订单时反馈给平台。


场景:乘客乘坐后,司机表示要取消订单,私下交易

正常流程:乘客叫车——司机接单——司机计价时询问乘客是否已上车——上车后行程取消需要乘客确认并提供原因。这样在行驶过程中也为司机的行为做一个约束。


场景:宣传私下交易的危害,鼓励乘客自觉抵制

多像乘客宣传私下交易的危害(司机随意加价等),让乘客自己拒绝。也可以采取「乘客举报司机私下交易有补贴」的办法,既减少平台管理方自己的人力,又促进司机规范经营,保持乘客留存


  • 事后尽量弥补乘客

1.对于存在异议和中途终止的交易,需要一个页面向乘客表示歉意,并做出会调查司机的承诺,表现出对用户的诚意与重视,安抚乘客情绪。

2.给予乘客一些补偿优惠。


  • 事后惩罚司机

根据用户反馈和持续收集到的数据,对司机做出判定,如果有私下交易行为,将可能:

1.封号

2.减少派单

3.降低评分

4.扣除小额赔偿费

1和4的手段比较强硬,有一定震慑作用,但可能会引起司机情绪反弹(许多滴滴司机也反映常有乘客无故恶意差评导致受罚,滴滴偏袒乘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种不满)


目前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事后向客服投诉,效率较低,乘客充满怨气。

优先推荐:乘客举报司机拿补贴的方式。

将管理的权利交到乘客手上并给予他们实际奖励,可以激发用户主动去做一件事的热情。

不影响原有流程,单开辟一个举报入口。


加入确认和反馈环节相当于要重新梳理业务流程,难开发,见效慢,效果不足。故不考虑。

举报后根据司机行为的严重情况,优先采取减少派单和降低评分的惩罚,督促司机。严重者则封号处理。



思维导图法分析需求

问题所在章节:4「需求训练」定位用户问题

本周用思维导图法分析需求时,收到了如下用户反馈:

1、听说整容的休养恢复期,是半年,我半年前的照片不想给别人看,不让别人知道整过容

2、我刚换的女朋友,跟前女友秀的恩爱,一个一个删太麻烦了,而且隐患无穷啊,怎么办。

我们作为微信产品经理对这个需求进行了分析。

那么,假如你是新浪微博的产品经理,收到了对应的需求,你会怎么做?

小提示:

  • 可以根据已经梳理过的从潜在用户、用户场景、用户问题、现在解决方案四个方面用思维导图中筛选有用信息。
  • 把这些具体成需求,需要注意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区别。
  • 给出建议方案
  • 拆解方案要点,拆分优先级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微博基本情况

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来自: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

当前微博主要特点:年轻白领化 ,区域覆盖下沉,内容垂直化

2016年 微博主要发展动态:网红经济崛起,直播业务发展迅速,内容付费不断被认可

青年白领群体是微博用户的主力群体。30岁以下青年群体作为微博的主要用户,占比达到80%以上;18-30岁用户占比接近70%。11-21岁年龄段的女性微博用户相对活跃;21-33岁年龄段的男性微博用户相对更加活跃;

对用户发布博文的形式进行分析,“配图+文字”是目前 最主要的博文形式。


1.朋友圈是熟人之间的社交场所,本身就有一定的私密性。而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除了社交之外还有媒体属性,从根本上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在朋友圈,我们大多数人是信息的创造者,而在微博,大多数人是信息的搬运工。在微博上,信息传的很快,覆盖的很广。

2.很多知名大V,段子手,网红,主播最终是在微博起家的,也是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点微博是绝对做不到的。

3.微博提供了很丰富的内容,用户乐于去自己搜索信息,例如关注一些明星,影视,动漫等等,也会因为兴趣相投而和陌生人成为朋友。一些用户介意让熟人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在朋友圈的表现和在微博上的表现很可能是不太相同的。朋友圈里岁月静好,微博上就变成了狂热的追星狗。

4.微博号申请较容易,用户平时可以使用多个小号,切换很方便(我自己有三个微博号)。一般微信用户只有一个号码,或者生活、工作号码分开。微信的通讯录很重要,砍号重练的成本是巨大的。


作为一个使用了7年的老用户,我也发现了周围微博网友的一些特点:基本有一个以上微博号,微博内容多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一定的活跃粉丝,粉丝中网友多,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少。平时会在好友圈(只有两人互相关注时才能看到对方朋友圈)发一些生活相关的负面或者敏感的内容,不愿意与同事,老板以及亲戚加为好友。


思维导图



潜在用户和微博用户其实可归纳为两大类:

1.普通微博用户:自己不会带来大量转发和评论,影响力较小。不希望被外界过分转发关注。

2.网红、主播、大v等:会带来大量转发和评论,影响力较大,短时间能会引起大量转发。他们希望被外界多多转发吸粉。但这些用户更希望能消除过去的隐患,以免被人挖到并进行大量转发,影响形象。


目前解决方案可归纳为:

1.删除:不留痕迹,但大量内容需要清理的时候只能挨条删除,很麻烦

2.仅自己可见:有细微痕迹(微博数不会减少)只能挨条转为自己可见,很麻烦

3.直接放弃,砍号重练:对于网红、主播、大v等损失巨大

总结需求:

用户希望某一段时间节点内的微博不被其他用户看到,要容易操作不留隐患。


建议方案:

1.筛选微博,批量删除/仅自己可见

2.设置微博展示时间(学习微信的做法)


方案要点:




从开发和实现角度来说,

批量删除比设置显示时段更好。

已有很多第三方开发了批量删除微博功能,说明这个功能确实是不难开发的。见效快,效果也很难验证。

要点在于要为用户提供大量筛选条件方便批量选择:例如筛选照片(用户反馈中提到的),筛选原创微博(很多用户喜欢自言自语),筛选关键字(兴趣/立场发生了转变)等等。

要点在于设置显示时段则需要新设计功能,并且用户在某一时段内,想要保留和展示的微博会互相夹杂,需要设定一系列复杂的展示条件。


从用户量和需求的角度来说,

批量删除比设置显示时段更好。

用户一直在强烈要求增加批量删除的功能。并且随着微博数量的增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顾以前的微博并删除的。






因此,最优先考虑的方案是批量删除微博。



「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功能点分析

问题所在章节:5「结构化表达」高质量调研报告

体验「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的功能

假如你是微信读书的产品实习生,现在boss希望你对此做认真分析:

1.简要说明「写书评」这个板块是做什么的;并适当结合业务,分析蜗牛读书为什么要做这个板块。

2.分析「写书评」功能的业务逻辑

3.给出你的结论

tips:

1.写书评的常规入口有:领读,我的,阅读兑换时长界面

2.需要深入体验才会有的入口:读完书之后

=======================

注意

 1.6.0 版本更新中,产品对阅读入口进行了调整。新的入口为:

1.写书评的常规入口有:领读,我的,书籍详情页“推荐”模块下方的「我要写书评」文本框

2.需要深入体验才会有的入口:书籍阅读过程中,点击右上角“菜单”,弹出的窗口中


我们在题目描述中同时保留新-老入口,供使用不同版本的同学参考;同时,二者的变化,也可作为你分析的依据。​​​​​​​​​​​​​​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0901迭代,补充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调整了表达上的逻辑顺序,补充了结论。横线为新增部分

1.简要说明蜗牛读书为什么要做「写书评」板块,这个板块是做什么的?

  • 最基本:满足用户记录读书感想的需求。写书评是阅读类app的一项基本功能。

     接下来从两个用户角色来分析:

     1.普通读者:不需要认证,书评基本不公开     2.领读人:已经认证过,书评公开


从蜗牛读书的平台角度来说:

  • 希望用户贡献高质量的书评,营造读书氛围,引发读书兴趣,提高书籍的阅读量。通过书评下的互动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后续留存。
  • 通过书评功能将两大类用户连接起来,形成用户间自发的信息流动
  • 通过独家的书评内容吸引深度读者作为新用户

各家阅读类app的书籍资源庞大但稂莠不齐(夹杂了一些快餐读物),又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同样的出版书籍),限免和赠书的运营活动也类似,使读书-挑书有一种在菜市场上捡便宜随便挑的感觉,降低了读书的价值感和仪式感。蜗牛读书在书籍类型和质量方面严格控制(官方书评:对不起,网易蜗牛读书将下架这批书籍),特意引入PGC写书评,并且把书评这个板块贯穿在产品的各个地方,一直在引导用户去写书评,看书评,创造一种阅读和思考的气氛,做出自己精品阅读的气质。

2.分析「写书评」功能的业务逻辑


两个点不确定:

  • 看不到领读人的读书环节:领读人和蜗牛读书是合作互惠的关系,推测应该和普通读者“每天免费一小时”的待遇不一样
  • 有时能在领读页看到自己的书评,没有点击量(说明是不公开的),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对于不同的用户角色,写完书评之后的信息流向是不同的。领读人的书评发布后会在领读页面,书籍详情底部,领读人的公开主页,有三个公开的入口。普通读者发布的书评只能在自己的公开主页这一个公开入口看到。这说明蜗牛读书有意识的提高了领读人书评的曝光和权重,引导了书评内容的展示方式,使能看到的大部分书评都是最有价值的。


结论

这个书评功能和微信读书重合度不高,可借鉴的角度不多,不建议“抄”。


  • 蜗牛读书的写书评是自身产品最核心的一个功能,而微信读书的核心功能不在书评上。
  • 微信阅读书评的形式和微信朋友圈的展示方式大体是一样的,用户之间无差别,社交性很强,更推崇读者自己的想法与记录,熟人之间的读书分享。蜗牛阅读强调领读人的引导。
  • 写书评的延伸之处在于蜗牛读书的首个书评可以获得免费读书时间这个奖励。微信读书里类似奖励已经由“时长兑书币”这个功能承担了。

目前建议下一步先寻找“时长兑书币”这个功能的改进点,用户的低分评价多次提到过兑换规则苛刻的问题。

蜗牛读书-产品分析报告

问题所在章节:5「结构化表达」高质量调研报告

你是多看阅读的产品经理,最近网易蜗牛读书新上线,口碑爆表。你的领导想看看这个产品究竟好在哪里,让你去做分析。

请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对 网易蜗牛读书 进行竞品调研,并完成竞品分析报告。


特别提示:

竞品分析报告的必备要素:产品业务形态、产品功能架构、迭代路线、关键运营点。

产品业务形态:

信息来源:APP、公司相关新闻及介绍。

工具:Axure或者流程图软件

主要功能架构:

信息来源:当前版本APP

原则:只勾勒出和核心业务逻辑相关的即可;

工具:脑图软件

用户增长曲线:

增长曲线解读:

从增长曲线来看,越往后期,增速越快。这也与社交类产品一旦爆发,会在早期出现暴增,后期才趋于平稳的增长曲线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O2O产品的供应能力与订单量的增长必须匹配——爆发式的用户量增长,却没有跟得上的服务能力,只会导致用户离开和口碑下降。所以,用户量的增长总会受到服务能力的增长的制约,而服务能力的增长随着时间、资本的积累及效率的提升,通常会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外卖作为用户广度、需求频次几乎最高的O2O领域,还远远没有触及增长的天花板。而在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连番的市场攻势下,整个市场也得以快速扩张。

O2O最主要的功夫还是在线下。百度外卖的成功,可能更多地归功于收购糯米所带来的商家资源、自建物流体系所带来的送餐速度,以及和百度巨大的C端流量资源。

百度外卖App在其中的角色则是发起服务的入口,承担着让用户成功选餐、留存用户、活动触及的责任。在这个定位下,百度外卖的App迭代几乎可以完美地以大版本号进行划分(见图2.8)。

(1)第1阶段:V1.0~V1.8.3版本(2014年9月~2015年5月),产品完成基本功能建设,线下解决外卖配送时间过长这一问题。

(2)第2阶段:V2.0.1~V2.2.3版本(2015年7月~2015年9月),拓展品类,增加服务类别。

(3)第3阶段:V3.0~V3.3版本(2015年9月至今)运营驱动,快速增长。

下载量数据来源:酷传(只统计安卓版本在360、豌豆荚、百度、应用宝等主流应用市场下载量即可)(IOS一般找不到)

版本信息来源:七麦、酷传(酷传限免,七麦直接获取,因为数据本身不准只能看趋势,大体周期一致,所以结合起来看趋势问题不大)

工具:增长曲线可用excel、版本线和功能迭代的会PS的建议用PS,不会的在excel里面也可以。


功能迭代及关键运营:

(例)火辣健身

信息来源:微博、微信、IT桔子(需账号)、创业邦、36Kr、虎嗅等网站

工具:PSexcelword均可,不拘泥展现形式有时间节点和运营事件即可。


PS:需要账号的网站:APPAnnie、酷传、IT桔子(如有需要可自行注册)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调研背景与目的

蜗牛读书上线仅不到半年,多次被App store推荐,口碑爆表。它为读者营造什么阅读体验?我们是否可以去学习?

核心业务逻辑

两个用户角色,读者和领读人是通过书评产生汇合的。

主要功能架构

盈利点:购买阅读时长

用户增长与迭代

上图是2017.02.17-2017.08.17期间,蜗牛读书在安卓端在各大应用市场上的总下载量汇总。细线是酷传的数据,因为在5月初突然灌入了vivo的数据,所以加入ASO100的数据(粗线)做补充。


v1.0.2版本,上架20天左右,下载总量3.6w+

v1.0.3版本,上架不足1月,上一个版本4天前,下载总量6.2w+

  • 亮瞎眼的阅读界面、记不住的阅读进度、找不到的页面定位等问题。在此,小蜗牛一并改掉了,欢迎大家升级试用。
  • 这个版本迭代主要解决用户反馈的bug及优化细节,功能上没有重大变化,是第一个版本的大幅优化

v1.1.0版本,上架不足2月,上一个版本1月前,下载总量44w+ 翻倍惊人

  • 优质领读信息流,名家书评、书单助你快速找书 ;一键创建精彩书评,人人都能成为领读人 ;极简书桌拓展空间,收录全部想读好书 ;在读榜单诚意呈现,全新分类模块提升选书效
  • 这个版本迭代时间较长,重点在优化体验,功能新加了分类模块
  • 4月10日-4月底的增长高峰,是第一个版本优化完成+“领读人”运营给力+市场推荐共同得来的结果

v1.1.2版本,上架不足4月,上一个版本2月前,下载总量75w+

  • 引进中信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热门作品《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思考,快与慢》、《洛丽塔》、《旅行的艺术》、《爱情笔记》、《月亮与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
  • 2.支持更改领读人认证信息; 3.支持查看分类推荐人的个人主页; 4.书桌新增活动提醒功能; 5.超过30项功能优化
  • 这个版本迭代的时间非常长,重点在丰富平台内容(名出版社、名书),优化体验上。

v1.1.3版本,上架4月,上一个版本13天前,下载总量84w+

v1.1.4版本,上架5月,上一个版本1月前,下载总量103w+

迭代情况:

上线5个月,6个版本,迭代速度缓慢,也没有大量新功能加入。从目前的体验上来看,这是一款层级和架构较轻,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简单的产品。结合官方所称的“沉浸、简洁的电子阅读体验”,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是有意不去频繁增加新功能,而是维护优化现有的体验,不断扩充书籍资源。强运营,弱迭代。


下载量情况:

第五个月内下载量是第一个月的10倍,增长量非常可观。蜗牛阅读的提供的内容来源于出版社,和掌阅、微信读书、QQ阅读这些大厂出品,以及多看自己的源,都是高度相似的。因为蜗牛读书没有网络文学、漫画等快餐读物板块,书籍相对更少。阅读类产品的市场已经处在成熟期,同属于内容提供平台的阅读产品功能基本上都类似,竞争激烈。但作为一个新生产品,蜗牛阅读的探索期很短,甚至在不到一个月内就看到用户增长曲线稳步飙升,还曾登上app store以及小米、魅族的推荐,说明它的产品实用新颖,阅读体验很高,为大众认可。

关键运营点

线上部分:运营意识很强,覆盖面广

  • 运营意识早,从16年12月官微官博就开始发文了,主要在推书或者文化知识
  • 口碑推荐:自媒体报道,36kr,少数派,豌豆荚,夸克点评等,登上过CCT
  • 扩大曝光:在各大社区开设官方账号,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网易云音乐和蜻蜓Fm等等
  • 邀请PGC吸引早期用户:自带流量的各领域大咖领读人入驻并推广。
  • 保持活跃:组织各种读书会。官博官微根据热点时事发文,每周推荐书单,通知新书上架。官微趣味日签。
  • 奖励活动:买时长送纸质书。官微有奖竞猜。
  • 主要在用PGC和曝光推荐拉动新用户,用活动和日常推荐、互动维持现有用户。


线下部分:增大曝光,向传统读者渗透,寻求和出版社、文化创意公司的合作机会,做公益赢口碑

  • 增大线下曝光:参加香港书展,南国书香节,上海书展等
  • 口碑:与地铁公司共同发起读书活动
  • 寻求线下合作:与出版社文化品牌合作,之前买时长送纸质书也是合作推广的一部分
  • 从7月开始运营重心转移到线下,主要想拉动读纸质书的传统读者成为新用户,在展会上扩大商务合作


产品比较

加入大厂出身,产品时间短,用户较为认可的微信读书作为横向对比

优点:

多看阅读:书最多最全,涵盖网络漫画,网络文学,期刊杂志;支持用户上传

微信读书:阅读时长兑换书币,养成阅读习惯

蜗牛阅读:“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备受认可;不花钱,不去赚虚拟货币也可以读完一本书


缺点:

多看阅读:系统不稳定是致命缺点

微信读书:价格贵,书币兑换规则苛刻,看书变的很累

蜗牛阅读:没有ipad版本


分析:

多看:因上市早,资源多的特点,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可能也是这些海量数据化相对应的复杂功能引起了软件本身的不稳定。平台可用读书时间换取虚拟币看网文,网漫。但阅读出版物还需购买。当下首先要解决用户不能使用的问题。

概括:大而全,用户用习惯了不换,资源丰富


微信读书:希望做读书社交,采用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微信好友一起读书。但从用户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用户使用是为了能免费买书。平台可用读书时长换取虚拟币购买出版物。用户已经接受了这个兑换标准,提高标准让用户觉得标准苛刻读书很累,影响到微信读书的整体评价。

概括:如果你努力多读书,就能免费读书


蜗牛:提出“掏钱买时间”概念,颠覆了大多数平台“掏钱卖书”的概念。如今互联网高度发展,我们无需担心信息不够丰富,反而大量信息给我们在选择上带来了很大负担。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碎片化时间的理念应运而生。蜗牛读书用领读人解决了“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用免费阅读一小时解决了“如何高效率利用碎片时间”的问题。最低消费6元,可以在一周内随心所欲读任何书,这个价格在其他平台只能买特价书。

蜗牛读书的品牌调性很强,针对希望深层次,高层次读书的用户。从评价看,部分打过低分的读者其实不是蜗牛读书的目标用户,无需留住他们。

概括:最高效率的利用时间免费读书,推荐有价值的好书


结论

多看解决了在哪里看书的问题,蜗牛读书解决了在哪里看免费书的问题,还将自己与众不同的理念灌输给用户,让用户持续买单。

蜗牛的读者更倾向于“有品质,有节制的阅读”,场景更贴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且忙碌,没时间去读一本经典好书的困境。但蜗牛的模式很突破,多看较传统,模式上无法借鉴。且多看多年发展,用户、产品庞大,改版面临尾大难掉的问题,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多。


可以借鉴的方向:

培养用户阅读出版物的习惯,最终让用户持续买单











优惠券发放策略设计

问题所在章节:6「综合运用」高质量需求文档

你是某餐饮类app的产品经理,由于公司推广需求,现在需要设计一个针对新老用户发送优惠券的H5界面,用于微信里用户自发的分享传播。

要求:

  • 以H5为载体,主要用于微信聊天窗和朋友圈的分享「此处为两种分享模式」
  • 注意分享的流程以及流程里必备的判断
  • 注意后台逻辑和前端逻辑的配合,不要忽略后端
  • 重要的页面需要完整原型,其他页面需要简单的页面流程,需要有整体的串联

要做的工作:

  • 明确需求背景
  • 需求分析:通过简单的产品功能调研,提供决策过程和依据
  • 需求目的:明确需求目的和功能列表
  • 梳理流程所处的模块关系:业务逻辑、业务流程、页面流程
  • 功能详细介绍:原型设计
  • 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页面举例:

针对以上问题 刘梦祎 的回答如下:

一、项目背景

背景:

我公司目前处于成长阶段,急需扩大用户规模。现配合公司公司的推广需求,设计一个针对新老用户发送优惠券的H5界面,可以在微信里用户自发传播分享。

目的:

维持老用户的留存与活跃,并促使老用户自发分享优惠活动,扩大影响范围和知名度,从而拉动新用户


二、需求与功能明细



老用户:注册过我们app的用户
新用户:未注册过我们app的用户


解决方案:




设计一个同时针对新老用户的H5优惠券,可以在微信里分享传播。形成“下单-分享优惠券-领券-再下单”的循环链条,将平台内用户与平台外的社交场合打通,持续,稳定的发展新老用户。


功能逻辑






三、功能点调研

调研对象:

       

  

饿了么和美团外卖

与我们同为餐饮类app,两者长期处于app store 美食分类下第1、2名,上市时间长,优惠券机制较为成熟。


饿了么发放优惠券

功能1:领取优惠券时,系统后台自动将优惠券放入用户账号


功能2:修改收取优惠券的账号




美团外卖发放优惠券

功能1:领取优惠券时,系统后台自动将优惠券放入用户账号


功能2:修改收取优惠券的账号



横向比对了两个产品,在(1)领取优惠券时系统后台自动将优惠券放入用户账号(2)修改收取优惠券的账号的业务流程,大体一致,存在两处差别:


 
饿了么:宽进严出,不验证注册号是否有效,只要填写就发放,一张优惠券只能领一次
美团外卖:严进宽出,有效的手机号才能收到优惠券,一张优惠券可以通过修改手机号的方式领取多次

结论

可以借鉴美团外卖的发放方式,原因:
对于一个没用手机号注册过的新用户,饿了么流程稍为简化,但美团多出的验证流程也属正常,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刷单烧补贴。
当用户确实有多个手机号时,我们可以支持一券多领。但应谨防手工刷单,与运营核算成本上限:一个微信号最多可以有x个手机号领取同一张优惠券。

核心功能

1.领取优惠券时系统后台自动将优惠券放入用户账号
2.修改收取优惠券的账号

四、业务流程

1.领取优惠券流程

2.修改手机号流程


五、功能详述

页面流程


解决方案原型


对应用户领取优惠券的手机号情况发放不同的优惠券。监测到未注册的手机号发送新人券,注册的手机号发送普通券

发放优惠券运营性质较强,请运营人员做好发放规划,领取和使用规则。后期运营复盘需要统计的关键数据指标请尽快与产品沟通确认,以便开发实现后台统计。


六、考核指标

1.新用户转化率

使用漏斗:1.绑定手机号-1.1验证手机号码-2.领取优惠券  统计UV、PV等

2.优惠券转化情况,新老用户分开统计:

上游:优惠券推广量(需运营规划)-优惠券领取数(H5统计)-下游:优惠券使用数(app内统计)